大明崇禎第一權臣 線上閱讀 古代 星辰玖 最新章節

時間:2017-09-18 20:48 /遊戲異界 / 編輯:小依
主角叫張斌,徐輝,縣令大人的小說叫做《大明崇禎第一權臣》,它的作者是星辰玖傾心創作的一本輕鬆、三國、古色古香風格的小說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☆、第三十一章 銀票 銀票顧名思義,是代替銀兩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種票據,也可以說是一種紙鈔。 銀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,那時候的四川

大明崇禎第一權臣

更新時間:2017-06-08 00:03:33

連載情況: 已完結

小說頻道:男頻

《大明崇禎第一權臣》線上閱讀

《大明崇禎第一權臣》第415部分

☆、第三十一章 銀票

銀票顧名思義,是代替銀兩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種票據,也可以說是一種紙鈔。

銀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,那時候的四川出現了專門現錢保管業務的“銀票商鋪”,也就是存款人把現金付給商鋪,商鋪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,再還存款人,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,每貫付給鋪戶三十文的利息,即支付百分之三的保管費。

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是最早“銀票”,當然,這種“銀票”還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,而並非市場流通的貨幣。

來,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,“銀票”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,許多商人聯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“子”的銀票鋪,並在各地設銀票分鋪,商人之間的大額易,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煩,直接用隨時可成現錢的“銀票”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漸增多。

來,銀票商鋪在經營中發現,只用部分存款,並不會危及“銀票”信譽,於是他們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“銀票”,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,這時候的“銀票”才真正發展成為能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。

北宋初期為什麼會出現銀票呢?

因為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較,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,而當時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短缺,足不了流通的需

一開始,北宋朝廷沒有辦法,只能鑄造鐵幣來確保流通需,當時,十個鐵幣才能抵一個銅幣,而一匹布就需要銅錢兩貫,也就是鐵幣兩萬,兩萬鐵幣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,拉一車鐵幣去買一匹布就是當時的現狀,這種易方式極為不,因此客觀上就促成了型貨幣銀票的出現。

宋仁宗天聖元年,北宋朝廷設定益州銀票務,由在朝京官監督主持銀票發行,官方銀票正式問世。

北宋時期的銀票發行還是相當規範的,所以應用極為廣泛,直到宋徽宗大觀元年,北宋朝廷將銀票改為錢引,使得貨幣與本金脫離,肆意增發,才造成了銀票或者說錢引價值大跌,到了南宋末年,一千文的錢引價值已經不到一百文。

到了元代,銀票制度反而更完善了,元代主要貨幣就是銀票,甚至《馬可波羅記》中都詳介紹了元代銀票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情況。

明朝也發行過銀票或者說紙鈔,明初洪武八年就發行了替代銅錢的鈔,原因也是由於當時缺銅。

洪武八年發行的鈔面額為一貫,也就是一千文,當時的米價就是一石米一貫鈔。

到洪武二十二年,大明朝廷又增發了面額分別為拾文、貳拾文、叄拾文、肆拾文、伍拾文的鈔,而此時因為發行鈔不設定儲備金,想怎麼發就怎麼發,以致鈔嚴重貶值。

到永樂五年,一石米已經漲到鈔三十貫,也就是說,鈔二十年就貶值了三十倍!

到宣德七年,一貫鈔只值銅錢五文,也就是說,鈔發行五十年就貶值了兩百倍!

到正統九年,一石米的價格已經超過鈔一百貫,鈔已經不能通行,“積之市肆,過者不顧”。

到正德年間,鈔實際已經被廢止,大明朝廷不再發行紙幣。

這就是大明發行紙幣的鬧劇,完全不管經濟發展規律,肆意發,只用了一百餘年時間使得朝廷信用破產,民間不承認鈔!

張斌看著眼關於大明鈔的記載,不由皺眉不已,在大明,紙幣的信用早就被朝廷給摧毀了,自己再發行銀票,有人買帳嗎?

他考慮了很久,還是決定大膽嘗試,循序漸,慢慢恢復紙鈔的信譽。

他知,銀票實際上是很有途的,或者說,紙鈔取代金屬貨幣是一種趨

這個時候大商戶之間的易已經上升到數萬兩甚至是數十萬兩的級別,數十萬兩是什麼概念,不說什麼十兩一斤與十六兩一斤的區別,簡單換算一下,十萬兩就是一萬斤,一萬斤銀子,最少也要幾輛馬車才能拉的,拉著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去做生意,其煩程度可想而知。

不說別的,光是一個安全問題就不容忽視,如果是同城做生意還好,如果是異地,跨越幾個州府,甚至是跨越幾個行省,帶著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就很不安全了,防匪盜,防賊,那只是一個方面,有時候,甚至自己人都得防,因為數十萬兩銀子足以讓人為之瘋狂,一旦銀子被搶,什麼都沒了,有時候甚至連命都的搭上!

所以,不管怎麼說,現在各地行商的大商戶對銀票是有需的,而且需很迫切,這就是恢復紙鈔信譽的基礎,只要各大商幫的商戶都用上東盛堂發行的銀票,民間對銀票的信心就會慢慢恢復,到時候,銀票成為流通貨幣就會到渠成。

發行銀票,除了信譽問題,最重要的莫過於防偽的問題了,你不印,人家仿製你的,逮著一頓印,那時候就不是信譽問題了,整個東盛堂甚至都會因此而破產。

所以,發行銀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解決防偽的問題,為此,張斌特意在福廣調集了十餘戶忠厚老實的印刷戶,將他們全部遷移到大員城,專門安置在一個大宅院裡,跟他們商議起銀幣的防偽來。

這下,他這位總督大人就比較怪異了,正事不管,成天跟十餘戶印刷戶混在一起,也不知在忙些什麼。

這會兒真沒幾個人知他在忙活什麼,因為這十餘戶印刷戶都被他監管起來了,甚至他還下了封令,嚴他們跟任何人談及研製銀票的事情,一旦發現,接他們的就是永遠消失!

對於紙鈔的防偽,張斌還是有一定經驗的,他雖然沒有造過紙幣,世的紙幣卻見的多了,各種防偽方法也有所瞭解,所以,設計起銀票來倒不是很難。

紙幣防偽有很多種方法,結明朝這會兒印刷和造紙技術的平,張斌選取了幾種。

首先是紙張,紙張肯定要特製的,用特殊的紙張足以難住九成以上的仿冒者,只要用市面上買不到的特殊紙張印刷銀票,絕大部分仿冒者都得跪,紙都買不到,還仿冒什麼呢?

他徵詢了十多個印刷戶的意見之,定下了一種紙,這種紙在市面上本沒有買,這些印刷戶中也只有一兩個人見過。

一般紙都是用稻草、麥稈等原料做的,成本低廉,一百張一尺的稿紙也才幾釐錢,這種是印刷常用的紙,沒什麼韌度,一就開,也不耐磨。

好一點的紙則是用樹皮做的,成本就比較高了,一百張一尺的紙宜的也要幾分,貴的要幾兩,這種紙一般用作高檔書籍的封面,韌度已經相當不錯了,要費點才能開,也比較耐磨。

最貴的紙則是用棉絮做的,成本相當高,比布匹都高的多,因為布匹是直接拿著棉絮做成的紗線去織的,棉絮等於完全被利用了,而用棉絮做紙的話,起碼要煮出一半的渣滓,只用處理過的棉維。

這種紙,相當韌,也比較難開,相當耐磨,而且度比較高,不用新增任何增劑,自然潔,對印刷顏料的相當好。

不過,這種紙造價昂貴,差的都要幾釐錢一張,好的甚至要一兩一張,一般只有特有錢的人家做特殊用途才會專門訂製,而且,會造這種紙的匠戶也不多。

造銀票,要的就是這種紙,造價昂貴不怕,一兩一張也沒關係,因為張斌準備做的第一批銀票面額都是一百兩的,度也不到半尺,一張一尺的紙可以造好幾張銀票呢,造紙的成本蚜雨就不算什麼。

於是乎,他又調來了幾個經驗老的造紙匠戶,也全部集中在大員城,讓他們專門生產做銀票用的紙張。

紙張的問題解決了,接著就是雕刻和印刷技術,這個雖然不是獨門技術,可以加入的防偽元素卻很多,比如特殊的複雜圖案,比如多層彩印,比如雙面印刷等等。

張斌還決定用特製的銅板雕刻,這樣的話印出來有凹凸,還可以用精密的模,使印刷出來的圖案更加精密,而且還比較耐用,不像木版那樣印著印著印著就花了,線條始終如一。

,他還搞了個獨特的條碼編號,正面是阿拉伯數字,反面則是與之對應的條形碼,這個完全是世的東西,一般人本不明這是什麼意,而且數字編碼也有一定的規律,一般人也不會知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。

他也不準備將條形碼的識別方法給太多人,僅限於各區域的大掌櫃和他們的窒息屬,外人絕對不,而且也嚴他們給外人。

就這樣秘密籌備了將近一個月,第一批百兩的銀票終於可以印刷了,張斌特意召集了附近幾個區域的大掌櫃,開始培訓他們識別銀票真偽的方法。

還是那幾個離東番比較近的,能透過船聯絡的,也就是:

福建和江西由大掌櫃黃鵬負責;

廣東和廣西由大掌櫃黃程負責;

南直隸和浙江的大掌櫃曹化

(415 / 841)
大明崇禎第一權臣

大明崇禎第一權臣

作者:星辰玖 型別:遊戲異界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